孔子简略

孔子(公元前552或前551 - 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后期鲁国人。是儒学家派的创建者,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。孔子原属殷商一族,先世是宋国的大臣,后迁于鲁。孔子出生时家境已经衰落,但他在早年还是接受了良好的贵族教育,对传统的礼,乐,射,御,书,数六艺十分熟悉。孔子天资聪颖,又极为谦虚好学,故而学识日进。到30岁左右,已经已博学知名于世,开始招收门徒,转授《诗》,《书》,《礼》,《乐》等古代文化典籍。他一方面对以前的文化,思想资料进行系统总结,同时也结合春秋后期动荡不安的社会形势,对一系列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,从而创建了儒家学派。孔子早年曾在路过执政季氏手下担任管理仓储,牛羊的小官,都能恪尽职守。因鲁国内乱,一度旅居齐国。后仍回鲁国收徒讲学,门下弟子达三千之众。年过50后,一度被鲁国国君委以官职,做到司寇,主管鲁国司法工作。他希望加强国君权威,消弱卿大夫权力,与当政的季氏等三家大夫产生矛盾,最终被迫弃官离开鲁国。这段做官的时间,大约不超出五年。此后,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,奔走各国,先后到过卫,曹,宋,郑,陈,蔡,楚等诸侯国,并曾在卫国,陈国停留了较长时间。然而,他始终没有得到机会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,也没有找到贤明的君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,一般只是被供养起来装点门面,还有很多时候备受冷遇和迫害。在这段时间里,孔子坚持不懈地进行治学和教育,与弟子们反复探讨人生,社会的重大问题,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言论。在公元前484年,经过大约14年的流浪生涯之后,孔子终于重返鲁国,将余生精力贯注于文化,教育事业。他一边继续讲学,一边整理文化典籍,对《诗》,《书》,《礼》,《乐》,《易》,《春秋》六部古籍进行删订,编成最后的教材定本。晚年的孔子在鲁国受到较高规格的礼遇,但仍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。生活上也迭遭不幸,独子孔鲤和两个重要弟子颜渊,子路都先他而死。公元前479年,孔子病逝于家中。鲁哀公专门写了悼词,弟子们为孔子举行隆重的葬礼,并守孝三年。

Sunday, July 26, 2009

孔子石像落成 - 书法赛

太上老君庙孔子石像落成
8 月办华小生书法赛
配合孔子石像落成开光仪式,关丹林明路太上老君庙将于8月8日举办“华小学生书法邀请赛”,希望通过该活动推广中华文化。
该庙负责人丘尉邦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太上老君庙于上个月正式完成了“至圣先师” - 孔子石像,也设有石碑介绍孔夫子的生平简介,并定于8月8日举办隆重的开光仪式。
他指出,“华小学生书法邀请赛”于8月8日上午10时30分,在该庙举办,举办单位将于在近期内,发函邀请关丹县及甘马挽等地的华小,鼓励校方派出参赛者参与其盛,目标为300人,当中也分为高年级组及低年级组。
另外,由于获得善信报效,在比赛中首150位获得优胜的学生,将获得一套中国入口的精美“文房四宝”文具组。同时,冠,亚季军都获得奖金及奖牌。
任何疑问请联络活动负责人丘福荣 (019-9482020)





本文章摘自于[星洲日报]17日7月2009年